

在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会上村凤岭水库东北侧,一片波光粼粼的水域上方,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这是江西省水投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首个大型“渔光互补”集中式光伏地面电站——高安盘岭光伏电站,通过“板上发电、水下养鱼”的立体化开发模式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。该项目年均上网电量达3500万kWh,年均产值3850万元,成为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。
【立体开发激活土地价值】
项目总投资2.5亿元,占地面积约900亩,通过架设光伏阵列于荒草地及水库水域上方,打造“光伏发电+生态养殖”复合型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。据测算,这种模式使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提升两倍以上,同时保障了水域生态功能。
【多重效益助力区域发展】
项目采用封闭式循环水系统,有效控制养殖废水与温水排放,保护了凤岭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。项目投产发电数据显示,每年可节约标煤11000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260吨、二氧化硫264吨、氮氧化物52吨。3850万元的年产值也为当地财政注入强劲动力,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。
【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】
该项目的成功实践,印证了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的兼容性。这种“一度电、一尾鱼”的绿色生产模式,既为乡村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,也为光伏产业与农业协同发展探索出可推广的路径,展现出清洁能源项目在乡村振兴中的多维价值。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方案和管理经验,为省内同类“渔光互补”式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回到顶部